在竞争激烈的餐饮江湖中,巴奴毛肚火锅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成为众多食客心中的 “火锅宠儿”。近日,央视新闻《聊企来》栏目与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一同探寻巴奴成功背后的秘密。
杜中兵在访谈中强调,巴奴能够在火锅赛道上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其底层逻辑在于对产品特色的坚守。他指出,“巴奴不仅是一家火锅店,更是一家选品公司。我们并非食材的生产者,而是食材的搬运工,致力于发现更好的食材,还原它们应有的本真模样。” 这种对产品的极致追求,让巴奴在众多火锅品牌中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力,也为其持续火爆的市场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巴奴门店前排起的长队以及较高的翻台率,都是消费者对其产品认可的有力证明。
在谈及新品推出时,杜中兵分享了绣球菌的故事。当时,福建一位农户向他推荐这种食材,他在尝试后发现,绣球菌放入火锅后既不吸油又能挂汁,口感十分独特。这一发现让他敏锐地察觉到绣球菌在火锅食材领域的潜力。当被主持人问到推动新品是否担心翻车赔钱时,杜中兵态度十分坦然:“我的火锅店本身是盈利的,如果仅仅因为推出一道新菜就陷入亏损,那只能说明我的经营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倘若新品推广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先暂停,后续再做调整。” 他进一步表示,“我坚信,只要持续推进新品研发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生产流程会不断优化,效率也会逐步提升。” 正是基于这种稳健又积极的产品策略,巴奴不仅成功推出了像 365 天鲜笋、井水黄豆芽等创新食材,还始终维持着毛肚、菌汤等核心产品的高品质,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味蕾需求。
如今,巴奴顾客中 90 后、00 后占比颇高。作为 70 后的杜中兵,却并不担心与年轻消费者之间存在代沟。他解释道:“能否与年轻消费者建立良好沟通,关键不在于年龄差距,而在于是否深入了解他们、重视他们,是否在经营中用心。我们的团队中有许多年轻人,我充分信任他们的判断力。在产品研发、店铺运营等诸多环节,年轻团队成员的创意和想法为巴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巴奴能够紧跟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和潮流趋势。”
对于未来火锅消费趋势,杜中兵有着自己的判断:“未来十年内,川味火锅仍将占据主流地位。当然,市场会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保持产品特色这一底层逻辑永远不会改变。” 他认为,川味火锅凭借其独特的麻辣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基础。而巴奴作为川味火锅的代表品牌之一,更要始终坚守产品主义,不断挖掘和创新食材,提升产品品质,以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更高追求。
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巴奴也并非一帆风顺。此前,巴奴因一些言论和事件引发过争议。例如,曾有消费者反映巴奴菜品价格偏高,还有 “月薪 5000 少吃火锅” 等言论掀起舆论风波。对此,杜中兵在央视访谈中也展现出了积极反思的态度。他表示,通过这些事件,自己深刻认识到与消费者沟通方式的重要性。以前认为只要内心想法正确就可以坚持己见,但现在明白,表达方式同样关键。面对消费者的批评和指正,要虚心接受并积极改进。他强调,巴奴的初心始终未变,那就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未来会在坚持初心的同时,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满意度。
在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中,巴奴一直以 “海底捞挑战者” 的形象示人,其宣传语也曾被指 “碰瓷” 海底捞。在央视的采访中,杜中兵回应称,在合法合规、尊重对手和行业秩序的前提下,健康的比较和竞争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也能促使自身不断进步。他还直言,自己内心尊重的行业对手依然是海底捞,认可海底捞在提升行业服务意识方面做出的贡献。
从 2001 年创立至今,巴奴毛肚火锅在杜中兵的带领下,凭借对产品主义的执着坚守、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理解,在火锅行业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此次央视与杜中兵的对话,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巴奴成功背后的故事,也为餐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考。相信在未来,巴奴将继续秉持产品主义理念,在创新中前行,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与惊喜,在火锅市场中持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