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 >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遇冷 中国逆增长

时间:2025-08-10   来源:实践发展网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主席 Takayuki Ito 披露的一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在 2024 年遭遇寒流,新装机量下滑 3%,约为 52.3 万台。亚欧美三大主要市场集体降温,亚洲市场装机量下滑 2%,欧洲萎缩 6%,美洲更是大幅下跌 9%。然而,在这一片低迷之中,中国市场却成为全球唯一亮点,呈现出强劲的逆势增长态势。
IFR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预计达到 29 万台左右,同比增长 5%,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从 2023 年的 51% 跃升至 54%。这一成绩的取得,背后是中国市场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从行业应用来看,通用工业领域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装机量占比从五年前的 38% 迅速攀升至 53%,而传统的电子行业份额则从 45% 骤降至 28%,反映出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与多元化。
此前,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信息表明 202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 30.2 万套,中国已连续 12 年稳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宝座。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指出,中国在机器人产业的科技创新方面成绩斐然,2024 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 2/3。产业规模上,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 2015 年的 3.3 万套一路增长至 2024 年的 55.6 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也达到 1051.9 万套,同比增长 34.3%。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主要市场表现欠佳。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下滑 7%,降至 4.3 万台,仅汽车行业实现 11% 的同比增长;美国市场萎缩 9%,汽车行业贡献了近 40% 的装机量;欧洲市场虽整体下降 6%,但 8.6 万台的装机规模仍创下历史第二高位,其中塑料化工和食品行业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动力。德国作为欧洲最大市场,装机量下降 5% 至 2.7 万台,不过在机械与电子领域展现出一定韧性。
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关键指标 —— 机器人密度(每 10000 名工人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中国以 470 台 / 万人的成绩首次超越日本和德国,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韩国(1012 台 / 万人)和新加坡(770 台 / 万人)。
Takayuki Ito 分析,尽管全球面临地缘政治与关税争端等不利因素,但亚洲市场前景依然被看好,2025 年一季度行业订单已呈现个位数增长,电子行业也在温和复苏,其中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机器人需求增长。他还展望了机器人行业未来趋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数字孪生技术有望突破训练瓶颈,视觉语言模型将提升人机交互体验,AI 编程也可能重塑生产流程。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安全性与场景适配性仍是实现商业化的关键,物流与物料搬运领域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时,建筑业、实验室自动化、仓储物流等行业对机器人的应用也在加速渗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