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践 >

“乡”约童年,遇“践”盛夏——小候鸟支教团益阳乡村教育振兴纪实

时间:2025-08-09   来源:实践发展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引导广大青年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学思践悟,7月下旬,北方工业大学小候鸟支教团10名青年学子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和田庄乡开展为期12天的支教助学活动,用脚步丈量远方,把知识播撒山野,为150余名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暑期课堂。

1.jpg

2.jpg

云端内外的守望——线上帮扶的坚守之光

从2024年5月开始,小候鸟支教团便与安化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成员在线上参加了手拉手帮扶助学活动,累计服务时长100余小时,孩子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

3.jpg

2025年7月,小候鸟支教团将线上转为线下,跨越1550公里与小朋友们见面,学生家长表示,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孩子更加热爱学习,希望未来他们也可以像志愿者们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4.jpg

5.jpg

跨越山海的约定——支教助学的温暖力量

岩坡新村岩坡小学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支教团四度辗转抵达这里。针对四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团队成员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累计开展课堂教学300余节,同时全面承担起学生的午间看护、组织早午餐、教室清洁等日常管理工作。

6.jpg

7.jpg

8.jpg

9.jpg

支教工作以“三位一体”的教育帮扶模式展开:一是以主题教育铸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二是以艺术素养培根,通过多元化艺术课程激发学生创造力;三是以课业辅导固本,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课程设计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巧妙整合学科素养与科技素养,特别引入经管思维构建完整教学框架。教学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涵盖环保教育、人工智能、财商培养等前沿领域,同时聚焦儿童心理,实现了专业化课程与乡村教育需求的无缝对接。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在完成日常教学之余,团队成员还深入开展“家访暖心”行动,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与学习困境,为后续建立精准帮扶长效机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支教团队正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帮扶举措,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探索着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14.jpg

15.jpg

风吹麦浪的朝阳——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田庄乡茅园村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这里不仅有着如画的自然风光,更孕育着淳朴的乡村文化。实践团积极响应“七彩假期”公益号召,立足当地教育需求,精心打造了多元化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以主题教育培根铸魂,用学科素养启智润心,借艺术素养陶冶情操。累计开展各类特色课程40余节,通过情景教学、互动体验、实践探索等多元化形式,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窗口,让知识的种子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16.jpg

 

17.jpg

 

18.jpg

“拥抱我的小黑点”课堂,孩子们发挥创意,巧妙的将白纸上的小黑点融入作品,真正认识缺点与特点之间的关系。爱国主义教育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唱响《我爱你中国》,用王二小的故事唤醒孩子们的爱国热情,教导孩子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电影赏析课上,孩子们走进一部部优秀的影视短片,通过动画了解坚持与坚韧的重要性。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同时,实践团深入调研茅园村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以生态浴场所具有的经济效益为依托,串联二十四节气长廊的农耕文化符号,结合七彩油菜花田的景观优势,立足村庄实际,设计茅园村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培育具有地域辨识度的乡村文化品牌,以产业融合激活集体经济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23.jpg

24.jpg

以爱为名的桥梁——特色课程的乡土密码

岩坡小学和茅园村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支教团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依据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量身设计了阶梯式财商素养课程:低年级的孩子们沉浸在“钻石小镇的危机”剧本杀里,在角色互动中慢慢分清“需要”与“想要”的边界;高年级则循着人民币的演变脉络,触摸中国货币史的流转印记,在古今对照中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与保护意识。

25.jpg

26.jpg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支教团成员带来“我是梅山小卫士”环保课,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紧扣当地生态现状。孩子们在垃圾分类游戏里为废弃物找到归宿,又将废弃医疗口罩裁剪、塑形,让一朵朵“小花”在掌心绽放,读懂“变废为宝”的深意。

27.jpg

 

28.jpg

29.jpg

生物拓展课上,孩子们顺着生命诞生的脉络探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神奇的泡泡”课上,五彩斑斓的泡泡裹着笑声升空,仿佛要把大山里的梦想捎向远方;“神奇的紫甘蓝”课堂更像一场魔术秀,孩子们用寻常食材调制指示剂,看紫甘蓝汁液在不同试剂中幻出红、绿、紫等色彩,就此叩开化学世界的大门。人工智能课上,孩子们第一次与AI对话,看着屏幕里自己的梦想被具象成视频画面时,孩子们眼中溢出了期待。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七彩音符的微笑——师生合作的双向奔赴

为深化师生情感纽带,小候鸟支教团创新开展了“心灵对话”系列活动。在“共绘一幅画”创作现场,洁白的画布宛如一片纯净的教育沃土,师生们执笔共绘,小老师们以启发式引导唤醒孩子们的创意思维,孩子们则以天真烂漫的笔触勾勒出心中的童话世界,每一抹色彩都诉说着教育的温度。支教团还特别策划了“田野里的歌声”音乐实践活动。师生代表共同走进茶香稻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在稻浪环绕中录制合唱《最好的未来》。师生们比肩而立,童声清越如溪,师声温润似玉,歌声与稻香交织,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34.jpg

 

35.jpg

36.jpg

在茅园村和岩坡小学举办的文艺汇演暨学习成果展上,支教团精心编排的节目异彩纷呈:舞蹈《中国人中国字》以刚劲有力的动作演绎文化传承,《人间烟火》用灵动舞姿展现生活之美;歌曲《蜗牛》传递坚持的力量,《我爱你中国》抒发赤子情怀,《候鸟》诉说成长故事,《最初的梦想》点燃奋斗激情;朗诵《少年中国说》字字铿锵,《月光里的中国》声声动人。这场视听盛宴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更昭示着乡村教育振兴的无限可能。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八载春秋,矢志不渝。小候鸟支教团自组建以来,始终怀抱着教育热忱深耕乡村,以青春的足迹踏遍山区的每一方土地,用知识的微光照亮孩子的梦想征程。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支教队伍,以扎实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支教团将继续以教育为犁,在希望的田野上持续耕耘,让青春的花朵在祖国最需要的沃土上绚烂绽放!

(作者:北方工业大学小候鸟支教团 宋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