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至7月,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榴花开 和衷共济”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跨越4000余公里,深入新疆和田地区开展三下乡实践。
育蕾映初心,薪火相传谱新篇
2025年7月1日,实践团与策勒县恰哈乡红旗小学联合开展“ 初心·传承·跨越”活动。优秀教师帕孜力江·麦麦提明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边疆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董海宝书记强调新时代教师应严于律己、坚守初心,立足边疆教育岗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后,走访慰问退休教师,倾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传承教育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研学寻根脉,文化探访强信念
实践团赴和田策勒县开展红色研学,先后参观了策勒县两座红色展馆,策勒县教育局党组书记蔡炼现场讲授,引导师生感悟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校企传温情,爱心捐赠暖童心
实践团携手用友集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为策勒县第三小学、恰哈乡红旗小学的孩子们捐助了打印机、乒乓球桌、书包、作业本等物资,满足孩子们的日常学习需求,赋能边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七彩润童梦,支教筑梦育新苗
实践团赴策勒县第三小学、红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为确保支教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今年四月,经济与管理学院深入当地开展系统调研,与策勒县第三小学和恰哈乡红旗小学签订大中小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协议,并举行党建共建单位揭牌仪式。根据当地教育现状与学生特点,实践团制定了以“语言文化、非遗传承、民族融合”为核心的“七彩课堂”教学体系,课程设计力求打造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文化内涵的高质量课堂。
家访连心桥,家校共育谱新篇
实践团走进乌鲁木齐2024级金融工程专业王思祺同学家中,开展暖心家访。并深入走访了策勒县第三小学学生家庭,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家庭状况及成长需求,并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政策宣讲。此外,实践团队还向学生家庭赠送了来自天津的纪念品。
匠心话传承 老手艺焕新风彩
和田手工地毯被誉为“和田三宝”之一,其织造技艺(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月 6日,实践团走进和田典雅旅游艺术品店,以“非遗传承人访谈+技艺体验”形式开展深度调研。
青春践初心,志愿奉献担使命
在为期十天的和田实践中,团队成员迎难而上,累计开展“七彩课堂”教学五十余课时,将知识的种子和团结的情谊播撒在边疆热土。实践归来,成员们感触尤深:
带队老师、学院团总支书记戴文雅表示,衷心感谢策勒县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以及策勒县第三小学、恰哈乡红旗小学的通力协作。此次带领队伍跨越四千公里深入和田,是其教育生涯中一堂最具分量的实践课。在红旗下,看着学生们与边疆师生共同宣誓、携手剪出“津和一家亲”的贴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从理论化作了指尖的温度;走在家访路上,目睹戈壁滩上如胡杨般执着的教育坚守,孩子们眼中“想看看世界”的热切渴望,让青年学子真正读懂了“脚下沾泥,心中有情”的深刻内涵。这粒名为“担当”的种子,已伴着风沙嵌入青春的血脉,未来必将生长为紧抱的“ 石榴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2022级金融工程专业殷瑞晗表示,此次经历对我来说意义 非凡。深入祖国西部边疆,在策勒这片热土上,我们不仅将知识传递给当地可爱的孩子们,更深刻体验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淳朴民风。面对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我们深感责任与价值。这次宝贵的经历,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深刻理解了教育的力量与边疆教育者的坚守,也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
此次实践是我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践行“文化润疆”战略的生动实践。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助力民族团结的石榴籽越抱越紧、教育协作的智慧之花越开越盛。
上一篇:“新声”关注牛蹄岭生态修复之路,宣扬生态文明建设新典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