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2 日消息,华泰证券研报指出,自 “136 号文” 取消强制配储后,市场对于国内储能 531 抢装后的需求较为悲观。然而,实际 6 月装机以及 6 - 7 月份的招标数据均好于此前预期。华泰证券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配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地方配套政策提升了独立储能项目的经济性,促使市场化需求涌现,同时,前期规划的存量项目落地或许存在滞后性。
短期来看,地方支持政策是推动国内大储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甘肃省为例,7 月 14 日,甘肃发改委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鉴于甘肃电力现货市场已正式运行,将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其中,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标准暂按每年每千瓦 330 元执行,执行期限为 2 年,执行期满后,会根据市场运行情况、机组运行成本等另行测算确定。此次甘肃省容量电价政策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力度,对其他省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各省 “136 号文” 承接方案逐步落地,储能盈利模式将不断清晰,盈利改善预期有望进一步刺激储能需求增长。
从长期视角分析,在电力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储能的盈利模式有望更加清晰,需求也将更加趋于市场化。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相关数据,2025 年 1 - 6 月招中标规模达 176.59GWh,同比增长 180.57%,预示着未来装机有望维持强势劲头。
在整个锂电产业链中,国内大储需求向好也是重要的支撑因素。鑫椤锂电发布的锂电产业链 8 月预排产数据显示,样本企业中电池排产 110.3GWh,环比增长 1.5%,正极 13.5 万吨,环比增长 2.6%,负极 13.3 万吨,环比增长 2.3%,隔膜 15.1 亿平,环比增长 4.2%,电解液 7.8 万吨,环比增长 2.0%,整体呈现环比提升态势。华泰证券分析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国内大储需求向好,锂电产业链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在反内卷的大基调下,预计电池及材料环节后续降价空间有限,与碳酸锂相关的正极材料和 6F 价格有望率先反弹,叠加旺季下产能利用率提升,锂电材料环节在第三季度的盈利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华泰证券看好国内大储需求持续增长并迈向高质量发展。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下,国内大储市场有望在能源结构调整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相关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