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激活产业活力,而金融则是产业发展的“血脉”。金融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创业就业。河海大学“金融活水润乡土”实践团,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支持下,组建跨年级、多专业调研团队,于7月2日至10日深入江苏省苏州昆山市、连云港赣榆区、扬州高邮市、镇江句容市等地,探究农村金融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物流中的调配作用,全面了解农村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基金点孤岛 六金筑共富
资金,是农村发展的基石。在昆山市金华村,实践团采访了乡村主理人,并实地参观了当地的文旅项目,深入了解了金华村是如何利用“浦腾壹号”母基金打造乡村文旅项目新模式,实现了从昔日的“孤岛村”蜕变成如今的网红打卡地。实践团前往金华村百姓会堂采访了村庄老人,老人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村庄发展的切身感受。他们特别提及,金华村近年来探索并实施的“六金富民”模式是促进村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金华村田园金谷会客厅,深入感受金华村不断发展的脉络和变迁,体会这座村庄从古至今所经历的种种变革与进步。
贤才归田野 产业育新力
人才,是乡村转型的核心引擎。在赣榆区海前村,电商党支部书记带领实践团参观了电商展示馆,实践团仔细聆听了海前村利用电商平台吸引并培养本土人才的故事。接着,实践团采访了电商领头雁王虎,咨询了其电商创业的经验和心得。实践团通过与电商党支部书记座谈,了解海前村从业电商直播的人数、对于电商人才的培训方案等信息,深入梳理了人才在渔村蝶变中的关键作用。在高邮市龙虬镇,实践团专访扬州市鑫潼源水产有限公司陆星新,他返乡从事高邮大虾养殖,创办家庭农场和交易市场,带动附近村民就业,以自身经验和产业发展吸引更多人投身乡村。
冷链拓通路 葡果遍四方
物流,是连接乡村产业与市场的纽带。在句容市丁庄村,实践团实地走访葡萄种植基地,认识到“惠农贷”如何精准支持当地葡萄产业发展,推动种植规模扩大形成华东最大优质葡萄区。在与句容丁庄葡萄合作联社座谈中,村委书记向实践团讲述丁庄物流的发展,随着葡萄产业的壮大,销售市场拓展中出现物流短板——葡萄保鲜期短制约外销,村党委遂牵头建设冷库及分拣中心,完善的冷链物流延长了保鲜期,助力葡萄远销东南亚,年出口量稳定增长,带动城市资金持续流入。
信用立根本 草坪富乡邻
信用,是农村金融服务产业的根基。在句容市西冯村,实践团重点向句容农业农村局和村委会询问了“整村授信”模式在草坪产业中的推行细节,了解整村信用评估标准、农户信用档案建立流程等信息。实践团与几户信用等级较高的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他们讲述申请贷款时的体验,以及西冯村信用体系建设如何倒逼生产规范,进而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真实感受。接着,相关人员带领实践团参观西冯村党群服务中心,详细向实践团介绍西冯村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实践团走进连片的草坪种植基地,沿着田垄实地观察西冯村的草坪产业,直观感受信用赋能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金融活水润乡土,普惠城乡促振兴。”实践团通过在江苏四市的调研,深刻认识到农村金融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在资金流、人才流、物流、信息流的“四流”联动中发挥着关键的调配与支撑作用。在四地的实践中,实践团不仅直观感受到农村金融对产业壮大、村民增收、乡村蝶变的实际推动效果,更总结出金融与特色产业深度耦合、“四流”联动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核心经验。立足本次调查研究,实践团将积极撰写报告,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提出针对性建议,探索出金融实践的“江苏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文字作者:夏歆迪、沈兰惠
图片作者:吴晓牧、刘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