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某三甲医院一则 “禁止规培生进入职工餐厅就餐” 的通报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这份由医院后勤保障部发布的通知明确规定,自 9 月 1 日起,所有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 “规培生”)不得再使用职工餐厅,需统一前往距离住院部更远的实习生餐厅用餐,此规定一出,迅速点燃了规培群体及公众的情绪。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医院职工餐厅与实习生餐厅在餐食标准、价格及便利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职工餐厅提供自助餐形式,菜品丰富且每日更新,包含荤素搭配、汤品、水果等,人均消费约 15 元且可使用医院饭卡补贴;而实习生餐厅以套餐为主,选择单一,部分菜品长期重复,人均消费虽略低但无补贴,且餐厅位置偏僻,从临床科室步行需 15-20 分钟。对于常常连轴转、吃饭时间碎片化的规培生而言,职工餐厅的便捷性至关重要。
“上周刚值完 24 小时班,早上想在职工餐厅快速吃口热乎饭,就被保安拦下来了,说新规不让进。” 一位在该医院规培的医生无奈表示。规培生群体普遍反映,他们承担着大量临床工作,常常需要在手术间隙、查房空档挤出时间用餐,职工餐厅靠近工作区域的地理优势,能让他们节省出更多时间休息或处理工作。而转至实习生餐厅后,仅往返时间就可能占用半小时,对于本就超负荷工作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份通报的发布背景也引发猜测。有内部员工透露,医院近期对职工餐厅进行了升级改造,增设了餐位和菜品,但同时也面临成本压力,此举可能是为了 “优先保障正式职工权益”。但这一说法遭到规培生反驳:“我们每月也从工资里扣除餐费补贴,凭什么被区别对待?” 据了解,规培生虽不属于医院正式编制,但需与正式职工一样参与科室排班,承担同等强度的医疗任务,部分规培生的工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仅能勉强覆盖基本生活开支。
事件发酵后,医院方面尚未公开回应争议。但网络上的讨论已愈演愈烈,不少网友认为,规培生作为医疗体系中重要的储备力量,长期处于 “高强度工作、低待遇保障” 的状态,医院此举涉嫌歧视,忽视了他们的合理权益。有医疗领域从业者指出,规培制度推行多年,规培生的身份定位、待遇保障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此次 “餐厅禁令” 只是矛盾的集中爆发,背后反映的是规培生在职业认同、权益维护上的困境。
目前,已有规培生通过内部渠道向医院提出异议,希望能重新评估该规定的合理性。事件后续如何发展,能否推动医院调整决策,甚至引发对规培生权益保障问题的更深层次关注,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