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

女子试穿 4 条裤子留下血渍赔 50 元,赔偿金额引争议

时间:2025-08-11   来源:实践发展网
近日,吉林通化一起因顾客试穿裤子留下血渍引发的赔偿纠纷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事件的主人公是当地一家服装店店主与一名前来购物的女顾客,两人因赔偿金额问题僵持不下,引发公众对消费责任边界的探讨。
据服装店店主描述,当天该女顾客进店后,先是前往店内卫生间,随后花费约 40 分钟时间试穿了 4 条裤子,最终却只购买了一件半袖便准备离开。顾客走后,店主在整理试穿衣物时惊讶地发现,这 4 条裤子上均留下了血渍。店主立即通过顾客购买半袖时留下的联系方式与之取得联系。在电话沟通中,顾客起初对裤子是否都染血表示质疑,当店主告知店内装有监控,能清楚看到试穿情况时,顾客才承认,并表示愿意赔偿 50 元清洁费。然而,店主认为裤子被血渍污染后,即便清洗也存在卫生隐患,难以进行二次销售,因此要求顾客按裤子原价,总计 439 元进行赔偿。双方协商无果后,顾客直接拉黑了店主的联系方式。
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讨论热潮。不少网友参与到对这起纠纷责任归属及赔偿金额合理性的讨论中。支持店主的网友认为,顾客在试穿时理应小心谨慎,既然弄脏了衣物且影响二次销售,就应该承担相应损失,仅赔偿 50 元远远不够。有网友举例称:“自己曾试穿白衬衫沾到口红,店家要求支付 20 元清洁费,都觉得合理,若是造成更严重污损,肯定不止这个价。” 而站在顾客角度的网友则觉得,生理期属于特殊生理状况,顾客并非故意弄脏裤子,且商家在试衣间未提供如一次性内裤、卫生垫等防护用品,也未提前明确试衣过程中若衣物受损的赔偿规则,不能将全部责任归咎于顾客。
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试穿过程中有义务避免对商品造成不可逆损害。若因个人原因导致衣物无法二次销售,理应赔偿合理损失。但对于 “合理损失” 的界定,成为此次纠纷的关键。此次事件中,店主以血渍存在卫生隐患、无法二次销售为由,主张全额赔偿;而顾客认为血渍可通过专业清洗去除,50 元清洁费已足够。对此,有疾控中心专业人士表示,血渍经高温洗涤和消毒后,理论上可消除卫生风险,并非绝对不可售卖。这意味着,商家若未尝试专业处理就直接丢弃衣物,可能被认定为未履行减损义务。在服装行业,对于试衣污损的处理其实存在一些 “潜规则”:轻微污渍,如口红印,一般由商家承担清洁费;严重污损,像大面积油渍、血渍等,则需协商赔偿,通常按折扣价计算,而非商品原价。某连锁服装店店长透露,他们遇到血渍等污损情况时,会先用去渍剂尝试处理,实在无法清理干净才会与顾客协商赔偿,一般按售价的 3 - 5 折算,因为衣服在陈列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一定损耗。
目前,双方仍未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店主表示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这起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实则反映出消费场景中责任与道德的模糊地带。它提醒消费者,在特殊生理状态下试穿衣物时,应主动告知商家或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避免给商家造成不必要损失;同时也给商家敲响警钟,需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明确试衣规则,提供必要防护用品,合理设置污损赔偿标准,以减少类似纠纷的发生 。后续该事件是否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如何,大众正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